书香之约今至 阅读盛会再启

时间:2023-10-03 07:48:05来源:一级毛suv好看一国产-在线免费播放作者:百科

原标题:书香之约今至 阅读盛会再启

昨天,书香盛位于上海展览中心的约再启2023上海书展主会场布置完毕  。 本报记者 赖鑫琳 摄

“上海全民阅读参与度高  ,今至上海书展提出的阅读‘上海首发 、全国畅销’得到读者和业界认同。书香盛我们看好这个平台 ,约再启尤其是今至看重这个平台的文化影响力。”带队来沪的阅读辽海出版社社长 、总编辑柳青松说 。书香盛今年,约再启辽宁出版集团旗下这家核心出版社首次以独立展台形式参加上海书展 ,今至火红的阅读展台上,重磅新书《譬如登山——我的书香盛成长之路》引人瞩目 。

“三年未见,约再启期待感受上海的今至文化氛围 ,感受上海市民的热情。”来自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同样拥有独立展位 ,融媒体中心负责人李升炜说。

回归老时间 、老地方 ,今天起的一周时间里 ,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作者、出版人相约上海展览中心 。作为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发源地和中心,上海文化底蕴深厚,酝酿多年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不久前落成开放。自2004年起经过近20年精心打造和探索发展的上海书展  ,已成为中国出版业最具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大众书展之一 ,在一次次创新实践中 ,为全国业界树立样本和标杆。

今年 ,以打造“在上海的全国性书展”为目标 ,在格局、定位、参展阵容 、文化取向上 ,风华正茂的上海书展呈现出升级迭代的新态势 。“让上海书展真正成为服务全国的大平台”这份初心,将为8月盛夏的这场阅读盛会 ,书写新的篇章 。譬如登山 ,勇攀高峰;又如植树,绿树成荫 。

书展是一个节日

品质搭台更精更鲜更开放

上海书展 ,是读者的节日 。“无论狂风暴雨 ,还是骄阳似火,只要你跨进书展现场,永远是人潮涌动 。作为编辑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职业的自豪与满足 ?”有资深出版人这样感慨  ,更有不少出版机构把上海书展视作新编辑入职的最佳“第一课”。

在很多作者 、出版从业者眼中,高水准的读者堪称上海书展的“奇迹”。为什么能有如此多热情、忠实的读者  ?固然与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蕴、市民素养有关,与多年来全民阅读推广的“润物细无声”相连,更是上海书展年复一年“为品质搭台”的价值追求所培育的。

读者来上海书展 ,一冲着“精” ,好书集中度高;二冲着“鲜” ,新书露面率高 。2008年  ,上海书展首设“主宾省”模式,展现各省市在出版文化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同一年首次打出“上海首发 、全国畅销”概念 ,意在通过上海书展的品牌优势和上海的市场优势,吸引全国新书到上海首发 ,再从上海推向全国市场 ,逐步将上海构筑成全国出版业的高地和新书  、重点书的聚集地 。今年 ,上海以外的各地出版展位面积大幅提高,显示了上海城市精神品格中的开放气度和胸怀,也为读者开拓新的视野——阅读的重要价值之一 ,正是让一个人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

展开全文

“对上海这座城市而言,开放是奠基石,也是发展和繁荣的根本。上海的文化也是如此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西交汇 、四通八达,这是上海的活力所在 。”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上海书展展示的是上海城市文化魅力  ,也是全国和全世界的光彩 ,让魅力和光彩照亮读者的心 ,照亮前行的路。”

“身处上海的书展,必然面向全国 。”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说 ,“众多出版人、出版单位对上海书展的高度认同与期待,正是出于它的包容、开放、国际性 。上海书展和上海读者有足够的热情、底气和眼光 ,让小众从这里走向大众 。”

“上海书展是为读者的书展 。它让整座城市集中几天时间面对出版和阅读,让出版社的好书与读者真正面对面,让读者感受到,在日常生活里,还有读书这样美好的事情 。”资深出版人、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说 。

书展是一条纽带

让“上海文化”品牌更璀璨

位于四川成都锦江区镋钯街的熊猫书店上月刚开业 ,上海书展期间 ,憨态可掬的“熊猫”来到位于上海四川北路内山书店旧址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 。上海和四川的这两家特色书店里 ,各自设置了以对方元素为主题的图书文创展销专架 。喜欢熊猫的上海读者 ,可以拥抱“国宝” ,来自上海的鲁迅主题文创则向成都的熊猫书店输送了上海的红色文化基因。

熊猫书店和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分别归属于四川文轩 、上海新华,继2019年后,今年四川再度担任上海书展主宾省 ,促成了这次文化“联动” 。

联动 ,是上海书展的一个关键词。是上海展览中心主会场与遍布全市乃至首次设在福建三明分会场的“联动” ,是开到全国的上海本埠品牌实体书店把上海书展文化传播出去的“联动”,是集聚全国各地优质文化资源 、贯通出版产业上下游的“联动” ,更是全国出版人期待与同行串门 、互相取经 ,与读者直接交流、听取反馈的“联动” 。书展 ,并非书的静态展示  ,而是生气勃勃的交流、互动 ,让中华优秀文化流动起来、延绵不断 。

今年 ,上海各区推出“一区一特色”书展分会场 ,崇明分会场首次把活动场地搬到乡野间的民宿,在岛上度过青年时光的作家赵丽宏将带着散文自选集《江芦的咏叹》回到家乡,他感慨,“如果大众都读好书,如果每一本好书都能遇到知音 ,那么高质量的书展必然生生不息。”别看位置相对偏远,2014年起,崇明分会场接连迎来刘醒龙  、格非、刘亮程等多位茅盾文学奖得主。是高品质的 ,更是接地气的,上海书展的气质从中可窥一斑。今年,作为上海书展重要子品牌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总计将举办45场对谈 、签售等活动,数量创历年最高 。

“书展是知识生产和流通分享的重要手段 ,它让书籍获得与读者共同见证文明生长的全新机会。在新时代里 ,在多种媒介共同前行的图景中 ,书展和为书展作出的种种努力,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即将带着文化大散文集《北纬四十度》在上海书展与读者交流的作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福民说。

上海书展是一条纽带 ,承载着精品主题出版的时代之思 、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动能 。这条强有力的文化纽带 ,让“人民城市”近悦远来  ,让“上海文化”品牌更加璀璨。书香满城 ,早已成为这座城市最美的日常风景 。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